Search

【樂活大溪★復興~幸福桃花園】清明祭祖~
民間清明節掃墓可分成兩種儀式,即「掛紙」及「培墓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樂活大溪★復興~幸福桃花園】清明祭祖~
民間清明節掃墓可分成兩種儀式,即「掛紙」及「培墓」。
一般俗信,祖先的墳墓和後代子孫的興衰有很大的關連,因此~富有的人家年年「培墓」,而一般的人家除了吉凶葬的前三年要「培墓」外,其它則視情況而定。
「培墓」的時間多利用清明節前夕,將墳上的雜草清除,並加以培土整修,如果墓碑上的字體模糊不清,則必須用銀硃重新加以描寫,使其煥然一新。祖墳整修完畢後,開始祭拜。祭拜時,在墓前供奉牲禮、刈金、壽金、燭等,或十二道菜蔬和粿類(紅龜粿、鼠麴粿或草仔粿)及刈金、銀紙、往生錢、燭等。
若是新墳,則必須供奉五牲(如:豬頭、雞、鴨蛋、麵粿、紅龜粿),祭品擺好後,點香向后土(墳墓的守護神)祭拜,婦人要在新墳前哭號,禮拜完畢,先燒刈金、壽金給后土,再燒銀紙等給祖靈,紙錢燒完後,在紙灰上灑酒(稱為奠酒),最後鳴炮禮成。
在收供品離開前,要將雞蛋、鴨蛋在墓碑上打碎,將蛋殼丟在墳上,象徵「脫殼」或「蟬蛻」,表示新陳代謝。
從前,還有將紅龜粿、麵粿分給當地的小孩子吃的習俗,稱為「揖墓粿」(又稱乞墓粿、印墓粿),象徵「祖德流芳」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為大溪復興繁榮與發展而認真打拼的桃園市議員李柏坊問候您
View all posts